工联网消息(IItime)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开展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公布了管理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以下简称“三个标杆”)名单,促进国有企业不断强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 推动与世界一流对标、加快向世界一流迈进。管理标杆创建行动历经企业申报、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等环节,最终确定的“三个标杆”包含200家标杆企业、100个标杆项目和10个标杆模式。文末有具体名单。
这不是国资委第一次部署国有企业对标提升行动。2020年6月13日,国资委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其中共提出8大对标方向、34项重点任务。根据国资委下发的多份文件不难看出,2020年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元年,而2021年则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创造的一年。
据国资委企业改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遴选出的“三个标杆”主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代表性强。“三个标杆”不仅体现企业集团的最高管理水平,而且在同行业、本领域都具有较强影响力,管理能力突出、社会认可度高。二是覆盖面广。入选企业或项目共涵盖了93家中央企业和37个地方国资委。三是涉及领域多。绝大多数为集团二级及以下的实体企业,既充分体现了国有重点企业的管理实践,也包含了一批充分运用现代前沿管理理论和手段的新业态、新模式,汇聚了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八个管理领域的典型经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据统计,在国资委公开的10个“标杆模式”中,有3个模式提到数智赋能。这3个模式分别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的“五步三化”精智管理模式,强调精益管理与智能管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集团化、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强调数字决策模型;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的“盘、规、治、用”数据治理模式,强调数据作为资产为企业赋能。此外,在国资委公开的100个“标杆项目”中,涉及28个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项目,涉及业务转型与管理升级。
●十大标杆模式
一、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整合融合管理模式
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中国钢铁工业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中国钢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中国宝武的前身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早在28年前就已经开始谋划行业企业的兼并重组。经过1992年和1995年两次意向握手,1998年11月份,宝钢重组上钢集团、梅山钢铁,成为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企业。在此之后的时间里,宝钢(后为中国宝武)始终引领中国钢铁行业重组的步伐。
近年来,钢铁企业高度重视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将其作为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管理提质增效、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的关键抓手。行动实施以来,宝钢股份在坚持和韩国浦项、日本制铁等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对标的基础上,主动走出去与沙钢集团、方大特钢、华菱钢铁、三钢集团以及万华化学等国内优秀企业开展对标交流,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聚焦效率、活力、市场,转变观念、快速行动、扬长补短。运营质量显著增强,资金、资产、劳动效率明显提升,钢铁主业人均钢产量近三年累计提升32.8%。“两金”周转效率、吨钢折旧率进一步优化,高炉利用系数、铁钢比等关键指标率创历史最优。管理能力明显夯实,坚持与深化“1+5”战略,创新深化多制造基地管理模式,成本变革、技术领先、服务先行、智慧制造、城市钢厂五大能力持续提升。
二、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世界一流战略导向管理模式
华润集团加大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力度,集团层面进一步优化集团管控模式、总部职能、管控界面、业务管理架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