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6月19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5 MWC上海)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8家合作伙伴发布业界首个网络运行智能体开放平台暨NetMCP协议框架。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出席发布活动。本次发布的智能体平台和NetMCP协议框架提供了全新的意图驱动入口,支持跨层网络能力的灵活编排、高效重组与执行,将重塑网络能力的对外服务模式和智能体开放生态,是通信网络迈向“更好用、更易用、更自主”的关键跨越。
万物互联时代场景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被动响应式网络已难以应对业务多样化、需求个性化等挑战,亟需网络具备更强大的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为此,中国移动研究院率先构建网络运行智能体技术体系,以“分层闭环,内驱自智”为核心目标,推进实现“网络能力工具化、MCP协议电信化、工作流可编排化、智能体生态开放化”四大变革。
为加速上述体系的应用实践,中国移动研究院研发了“中移必行”智能体平台,可实现网络内外能力的统一纳管,目前已汇聚近50大类、共超过200种的原子能力,支持超过30条复杂工作流的智能化执行。该平台提供的一站式开发生成环境,支持网络运行智能体的快速创建,助力智能体应用孵化。
MCP是业界通用的智能体与工具交互协议,但其在通信网络所需的可靠运行、精准状态同步、严格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设计了电信级NetMCP协议框架。该框架通过原子级权限管控,确保网络操作全程可信、可控、可靠;基于高效的状态同步机制,实现复杂时序任务的协同处理;提供多类型资源管理接口,支持对底层算力、存储等基础设施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NetMCP保持与通用MCP协议的良好兼容,既可无缝融入现有AI生态,又为未来网络智能化演进预留空间。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表示,通信网络与智能体融合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体通信网络,多智能体可高效互联协作;第二阶段是智能体意图驱动网络,编排网络开放能力按需提供服务;第三阶段是智能体内生网络,实现网络全面智能体化与闭环自主决策。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逐步走向深化的关键时期,“中移必行”智能体平台的实践及推广,将成为驱动网络建立智能决策体系的重要抓手,为网络运营服务模式带来重大变革。
未来,中国移动研究院将坚持技术与场景双轮驱动,深化“中移必行”平台能力,拓展NetMCP协议生态,聚焦出行规划、全域感知等重点场景,推进智能体与网络深度融合,持续为“AI+网络”转型持续注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