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向文波:坚持“三化”引领 探索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路径
  • 工联网
  • 2025年4月28日 17:36

工联网消息(IItime)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驱动力。在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第三次能源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超级技术窗口”,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集团”)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企业发展战略,在自主研发、智能制造、市场攻坚等领域不断实现突破,成长为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凭借前瞻性战略布局,以创新为驱动,率先探索实践,引领行业实现重点产品在全球竞争合作中屡摘桂冠,成功探索出一条我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自立自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一、坚持全球化发展,“内外并举”开新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2000年前后,中国工程机械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发展,国产品牌实现了从追赶到主导的跨越。在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的同时,越来越多行业企业,开始面向全球市场舞台,构建全球品牌竞争力。

三一集团作为国产品牌领军企业之一,早在2002年就率先尝试开拓国际市场。近年来,立足中国总部、中国研发、中国制造、中国市场,结合产业发展特性与自身实际,企业将“全球化”作为当前发展的首要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合作,让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及服务惠及全球80亿人口。20多年来,三一集团以“不出海,就出局”的决心全力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如今,三一集团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加速提升企业的全球化实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实现组织全球化。推行“集团主导、本土经营、服务先行”的经营策略,实行“平台赋能+精兵作战”的组织形式,设立海外大区和国区作为全球区域层面的整体战略规划和赋能平台,进一步推动管理与经营的本地化,以更好地适配全球各地的经营环境。建立起覆盖400多家海外子公司、合资公司及代理商的海外市场渠道体系,企业海外人员本地化率接近70%。建立北京、上海、长沙、沈阳、珠海、昆山、湖州7个国内总仓,欧洲(德国)、中东(阿联酋)、拉美(巴拿马)、北美(美国)、非洲(南非)5个海外区域中心仓,近1000个海外配件仓库的仓储网络,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构建协同研发体系,实现研发全球化。构建起“1+5+N”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1”是指立足国内的全球研发中心,作为全球研发工作的大本营;“5”是指在德国、美国、日本、印度、印尼布局的五大研发基地;  “N”是指N个触角,通过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广泛收集反馈市场信息,针对本地场景及客户需求进行正向产品开发。三一集团从产品研发环节入手,以定制化带动市场化,以高端化支撑全球化,已实现海外市场在售产品200余款,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2024年,针对欧美市场研发上市产品超50款,实现本地化定义产品10余款,在业内竞争激烈的国际大设备市场新增上市产品18款。三一集团为全球客户提供更绿色环保、稳定可靠的产品,目前欧美等成熟市场成为企业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区域。公司产品与欧美主流品牌在重点高端市场形成“并立潮头”的发展格局,产业布局逐渐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带领行业实现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的新突破。

布局海外本土化生产,实现制造全球化。在海外市场,除持续升级美国、德国等工厂外,还在印尼、南非、土耳其等地新建海外工厂,加速制造全球化布局,积极推动中国智能制造标准的复制、应用与升级。以三一印尼工厂为例,该工厂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智能系统体系,包括制造运营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自动化物料配送系统、数字孪生系统、工艺仿真系统、自动报工系统等,通过自动叫料、无人小车配送、可视化定位与追踪、轨迹热图、异常报警等功能,在推动作业流程的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同时,不仅提高了作业安全和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厂房能源消耗。

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现如今,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十强已有三家中国企业。三一集团的全球化也已迈入新阶段。从最开始简单地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的“国际化”,到现在将产品出口变成产业出口的“全球化”发展战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在全球范围配置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资源,让中国企业真正“装备”全球竞争力,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出海。

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找准企业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三一集团将“爱党爱国”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合作,持续深耕内循环国内市场,大力拓展外循环国际市场。当前,三一集团产品服务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第一品牌,产品(至少一类)已在122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市场份额第一,2024年,海外业务为企业贡献近一半的营收和超过一半的利润,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立足中国总部、中国研发、中国制造、中国市场,大力推进组织全球化、研发全球化、制造全球化的发展路径也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蹚出了一条全球化发展的可行之路。

二、坚持数智化发展,打赢转型“翻身仗”

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加速渗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

工程机械行业有着浓厚的传统制造业基因,面临着产品定制化需求高、技术瓶颈制约、资金投入巨大、管理人才短缺和企业文化不适配等诸多转型难题。在多年企业经营实践中,三一集团深刻认识到,不管转型之路有多艰难,应对时代变革,唯有主动拥抱、求变求新。传统制造业面对数智化时代的汹涌来袭,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和文化重塑,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工程机械数智化转型没有成功先例可循,传统制造业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身”先进制造业,作为行业探路者,三一集团将数智化转型视为一场“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企业战略级变革。以“灯塔工厂”智能制造建设为核心,以流程四化、八大工业软件、数据采集与应用、产品电动化和智能化为抓手,精细管理制造,精准管控成本,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智能产品和智能运营。

深耕智能制造,打造行业“灯塔”。政策引导是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指南针”,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关怀推动下,三一集团在行业内率先积极开展数智化智能制造项目落地探索实践。三一长沙18号工厂项目获批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制造的世界级样板。但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零件动辄重达数吨,同时具有多品种、小批量作业的特点,给实现少人化智能制造带来较大挑战。三一集团将18号工厂中泵车制造的九大工艺进行智能化升级,突破了全自动切割下料、机器人焊接/组对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AI智能套料系统将整个企业钢材平均利用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而工厂里的焊接机器人则能把焊缝控制在毫米级。同时,我们发展出以制造运营管理平台(MOM)为核心,结合车间物流管理系统(WMS)、生产计划系统(APS)、数字孪生等多套数字化系统,形成工厂生产制造的“智能大脑”,逐步实现了整体全流程的数字化。通过工艺智能化和端到端的数据流整合,成功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三大要素——人、机、料的计算机动态决策、柔性配置与精准调度。在18号工厂,少人化的混线生产已经成为现实,两条总装配线可进行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依托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大到72米的臂架,小到2毫米的螺丝,全部可由机器人自动装配完成。

从2019年至今,三一集团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完成了所有传统工厂的智能制造升级。三一北京桩机工厂、三一长沙18号工厂和三一韶山叶片工厂先后获得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认证,行业智能制造目前已跻身全球领先水平。

升级智能产品,引领“无人时代”。工程机械产品向数据智能终端的转型,是三一集团数智化战略的重要目标。作为生产资料,未来的工程机械势必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三一集团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智能化产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出一系列智能产品。2019年,由三一集团、华为等联合打造的全球首台5G遥控挖掘机公开亮相。通过移动5G网络,身在上海的工作人员启动远在千里之外河南洛阳栾川钼矿的无人挖掘机,设备顺畅进行挖掘、回转、装车等复合动作,这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5G应用落地的案例。2024年,三一SY550遥控挖掘机首次应用于应急救援场景,极大提升救援工作的灵活性、安全性与高效性。近年来,除了无人挖掘机在智慧矿山、抢险救灾、无人码头等丰富场景的更深层次应用外,全球首台无人搅拌车、无人压路机、无人摊铺机、无人起重机、无人牵引车、消防无人机等无人装备陆续在三一集团问世,引领行业迈入“无人化智能时代”。

推动智能运营,持续挖掘价值。在打造智能制造和智能产品的基础上,三一集团持续推动全量全要素数据采集,挖掘数据价值,提升精细化智能化运营效率。不仅如此,智能运营也同步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和客户价值创造。广泛连接各类设备与系统,集成采集、汇聚、分析海量数据,以建模实现数字孪生,促进了生产管理时最优资源配置与科学合理决策,推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在三一长沙18号工厂,工厂内每天产生超过30TB的大数据,相当于一座20万人口县城一天的手机网络流量。通过数据分析与运营,工厂自动化率接近80%,产能较改造前提升123%,人员效率提升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

此外,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一台台机械通过机载控制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与一个庞大的网络连接,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形成数据痕迹。大数据精准描绘出基础建设开工率等情况,成为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通过C端互联,海量采集近百万台工程机械设备开工率等运行参数,推出了业内知名的“挖掘机指数”,可侧面反映经济景气程度,成为经济决策重要的参考依据。

面对大模型等先进AI应用的大范围普及,三一集团第一时间推动AI技术在企业的探索实践。不仅视其为一门技术,更视其为一门巨大的产业。在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运营各领域各环节探索AI技术可能带来的行业产业升级。现在企业内部要求所有部门、所有岗位都要有自己的AI运营计划,力争实现从“局部智能”到“全局智慧”的AI革命。

2022年,工信部公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凭借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实践,三一集团成功入选首批“数字领航”企业。乘“数”而上,朝“智”而前。三一集团将持续加快数智化转型探索实践,融合发展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运营,竭尽全力打赢数智化转型“翻身仗”,充分发挥“领航”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打造一个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平台型企业、生态型企业,创建行业数智化转型标杆。

三、坚持低碳化发展,贡献装备制造业“绿色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是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工业体系的核心支柱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长期以来,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诸多发展滞后难题,如新能源产品渗透率不足、新产业发展协同缺失及技术经济性制约等。锚定目标,立足自身。三一集团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加速低碳化企业战略转型探索实践,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目标,贡献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力量”。

迭代产品矩阵,全面开拓电动化产品。三一集团将低碳化转型探索实践付诸产品的绿色低碳,利用在装备制造业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先发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全面开拓电动化产品。自2021年开始,在行业率先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成立新能源技术委员会,负责管理新能源技术发展规划、专利布局、前瞻技术研究及产业孵化等工作。目前,三一集团所有传统的主机事业部都成立了并行的电动化事业部。全面推进主机产品电动化及相关核心零部件技术开发,聚焦纯电、混动和氢燃料三大技术路线,覆盖电池、电驱、电控、电子电器、控制算法和热管理等多个领域,持续迭代低碳化产品,拥有完整的电动化产品矩阵。

持续发挥“1+5+N”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优势,以市场牵引研发,以需求定义产品,让最终面市的电动化产品不仅在技术层面与全球顶尖水平同频,也更贴近一线客户需求,获得技术与市场双重认可。2022年,由三一中德团队联合研发的首款国际专用电动搅拌车  iONTRON408P成功通过欧盟整车型式认证并上牌,产品先后通过近80项严苛的整车和零部件认证测试,成为中国首款获得欧洲市场准入资格的电动工程机械产品,一经推出获得欧洲客户广泛高度认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与社会责任担当。仅2024年,三一集团11类电动化产品累计上市101款,开发应用新技术57项,包括业内首创在电动装载机上应用车辆类滑套换挡技术,成功实现无液力损失,在电动牵引车上采用MTB集成式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反响良好。2024年,企业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电动化产品销售额突破百亿元。

经过近年来的研发应用与市场探索,在当前可商业化落地的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三一集团均取得领先地位,电动搅拌车、电动泵车、电动起重机、电动自卸车、电动港机、电动重卡等产品稳居行业第一。基于电智协同的全品类产品矩阵,三一集团探索打造丰富电动化产品应用的标杆场景。例如,推出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在煤矿、金属矿、砂石骨料矿和水利工程等传统人工作业项目上应用落地,无人驾驶的电动化产品商业化累计运行里程超200万公里,运营土方量超1000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传统矿山安全红线、环境恶劣、从业断层等难点痛点,用市场化商业化运营探索助力社会低碳绿色发展。

优化产业形态,深度布局新能源产业。坚持低碳化企业发展战略“双轮驱动”,一手抓产品,一手抓产业,深度布局新能源产业。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企业力量。全面深化产业布局,广泛覆盖风能、光能、氢能及储能等低碳化产业领域,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的构建,旨在打造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格局。

旗下风电主机企业三一重能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及服务的领航者,现已跻身全球行业前十。2024年10月,中国首创、全球最大的35兆瓦级六自由度风电整机试验台,在三一重能风电试验中心正式投运。该试验台由三一重能完全自主研发设计,是迄今全球可承载功率最大、还原度最高、验证最全面的风电整机传动试验台。2022年,正式进军光伏产业,仅用9个月打通从单晶到电池以及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探索构建集光伏、储能和柴发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并在赞比亚等全球市场落地应用。在氢能业务板块,聚焦集成、材料、试验、仿真、工艺、电控、氢安全等七大技术研发能力,发布了全球最大的单体制氢电解槽以及GW级绿电制氢整体解决方案。储能电池系统首创魔塔堆叠方案,换电产品实现1.9分钟疾速换电,成为行业第一。

筑梦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三一集团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处在两大千载难逢机遇的交汇点上:一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第三次能源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超级技术窗口”。三一集团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深入认识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坚持自主创新、抢抓机遇,持续激发企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 辑:程琳琳
分享到: